春节我在岗丨盐碱滩上日复一日的坚守,唯有用时间方能读懂“潍北兵”
文/图🖊 岳彩嵩 刘 豪
大年三十,年味正浓
驱车离开潍坊市区
向北行驶约30公里
眼前逐渐被
大片的淡黄色植被所包围
窗外的景色提醒我们
这就是潍北冬天的颜色
上百公里的盐碱滩上,武警潍坊支队官兵几十年如一日在这里艰苦创业,他们常年以风沙为伴。如今,这里的面貌虽然发生了变化,但他们不因岗位平凡而漫不经心,不因任务繁重而怕苦怕累,用青春书写了盐碱滩上的多彩华章。
▲90年代时的老哨位
在中队班长王明明的带领下,我们来到了中队的老营区。爬上用钢筋焊制的楼梯,走进“老岗楼”。整个营区一片寂静,由于长时间受海风侵蚀,外墙面已经严重受损,几乎已成为了一座危楼。
“夏天前侧是层纱,冬天前侧是层塑料布,有的甚至什么都没有,那时的潍北很艰苦,平房到处漏风,夏天蚊虫肆虐也没有风扇,冬天的取暖设施也很简陋。” 王明明说到,但这对于“潍北兵”来说都不算什么。
只有荒凉的盐碱滩,没有荒芜的人生路。第一次见到王明明,明显感到他要比身边的同龄人更显成熟。“操心多了,可能自然就变得老了些。”作为一名四级警士长,他已经在这片土地上坚守了15年,见证了支队的建设发展,也经历了中队翻天覆地的变化,是一名土生土长的“潍北兵”。
中队政治指导员王亚男介绍:“在这里的老班长都有一个共同特点,头发“稀少”。因为‘潍北’地区常年吹着海风,导致这里常年居住的人皮肤粗糙,脱发比较严重。”
现在条件改善了,安装了净水器,饮用净化过滤后的水,但是如果地下水位上升还是不可以饮用地下水的,就要饮用桶装水。由于“潍北”的水质较差,即使安装了净水器,过滤网也需要频繁的更换。
在中队的荣誉室里,一台老式缝纫机放在最显眼的位置,艰苦朴素以及勤俭节约的传统在中队一直延续,这台缝纫机承载着“潍北兵”的生活艰辛。“潍北”兵的好传统始终在保持。衣服破了不舍得扔,就拿出针线包补一补,破的厉害就要用缝纫机缝一缝。
虽然很少有机会去市里走一走、转一转,过年对于他们来说吃到一顿丰盛美味的“年夜饭”就是过年了,这样简单而又艰苦的生活,但官兵却很满足。
在支队官兵眼里,“潍北”是一个特殊的代名词。“潍北兵”犹如坚强挺拔、不畏恶劣环境的红柳,但又各自有独特的风姿,而“潍北兵”也像红柳一样,默默无闻、顽强坚韧。
一茬茬“潍北”兵始终坚信
远地方,苦地方
建功立业的好地方
艰难不怕苦,艰苦不怕熬
苦的有价值,苦的有作为
他们的心中装满热爱
诠释着士兵忠诚
他们始终紧盯沙场战位
奋力的拼搏冲锋
他们是这个时代里
最可爱的人!
(本文为山东武警原创文章,转载请联系授权)
总监制:周显喆
监 制:李庆领 王宜海
主 编:杨一鸣
编 辑:陈杉杉
投稿邮箱:sdwj_new@163.com
小编微信:sm20181207